今秋時節,重陽又至。
“重陽節”是中華民族傳統的“敬老節”, 10月13日,廣西利澳物業在被譽為大自然藝術寶庫的伊嶺巖風景區,舉辦了第一屆“盛天夕陽紅”活動。來自盛天9個小區200名老年朋友,在濃濃的尊老、敬老、愛老的氛圍中,度過了一個形式生動活潑、內容豐富多彩的節日。
清晨,迎著朝陽,大家分別乘上4輛豪華大巴,向著目的地——伊嶺巖進發。
在車上,物業工作人員給我們分發早餐、瓶裝水和遮陽帽,隨后耐心細致地交代了活動行程安排及注意事項,并告知我們如有不舒服可找隨車的兩名醫務人員……此時,一股暖流流淌在我們的心中。
經過17公里的路程,伊嶺巖出現在了我們的眼前。啊!悅耳的嗩吶、動聽的山歌、奔放的舞蹈、神秘的圖騰……我們首先踏入精彩紛呈的壯族風情文化長廊。壯家小伙吹著嗩吶迎接我們的到來,壯家姑娘唱起了山歌。悠揚的歌聲感染著我們,歌聲剛畢,我們便迫不及待地唱了起來:“唱山歌哩,這邊唱來那邊和……”一位老年朋友唱得特別動情,壯家姑娘把一個繡球掛到他的胸前,“好美啊,好美啊!”我們熱烈的歡呼聲響徹長空。
接著壯家人敲打著竹竿邀請我們一起跳竹竿舞。跳竹竿是壯族先民自娛自樂的一種體育活動,以前只是在壯鄉慶豐收和歌圩上見過,今天親自參與很是興奮。在壯家人的配合下,我們唱呀跳呀,順利地跳到了另一頭。
壯鄉人熱情好客,見面要喝見面酒。此時,他們端上質地純凈的糯米甜酒、香噴噴的五彩糯米飯、棕子和糍粑,酒水入口清香甘甜,糯米飯香軟味濃。“我從未吃過這么純正的糯米甜酒。”盛天茗城的聞阿姨由衷贊嘆道。
游覽文化長廊,我們看到淳樸的壯鄉人保持著壯家的傳統和生活方式,千百年來創造了豐富多彩的文化與風俗,作坊里陳列著各種各樣飽經滄桑的銅鼓、石磨、石鏟、犁、靶等壯族生活用具、農具。我們情不自禁地到銅鼓樓擊鼓祈福,親手用竹磨磨谷子,用石碓舂打谷物,用粉墨磨米粉,還分別和壯家人一起做饃、蒸粉等。物業工作人員更是有求必應地為我們在各處拍照留念,忙得不亦樂乎。壯鄉人神奇多彩的生活和如火般的熱情,讓我們流連忘返。
“叔叔、阿姨,馬上參觀伊嶺巖了。”物業工作人員小辜高聲招呼我們向洞口走去。洞口在一片青翠綠樹之后,一道絕壁之下,堪稱絕妙。進得洞去,回眸洞口,赫然發現兩只雄獅立于道旁,儼然在歡迎遠道而來的客人,這就是進洞第一景“雙獅迎客”。再往前走,經過一棵“滿樹嬌花紅似火”的“木棉樹”下,就來到了充滿豐收喜悅的“壯鄉”,金燦燦的“稻穗”堆積如山,碩大的“玉米”鋪金疊銀,各式各樣的“瓜菜”堆滿屋。“壯鄉”的前面是一條九曲十八彎的小路,只見回廊曲折,洞穴幽深,地勢越來越高,景致越來越險奇,此時游人走上的就是“空中走廊”了。“叔叔、阿姨,小心腳下的臺階。”物業工作人員小心翼翼地照顧、攙扶著一些年紀更大的老人,生怕有個閃失。
洞內有洞,洞上有洞,洞泉相映。沿著上下起伏,曲折蜿蜒的觀光小道,“瑤池盛會”中的累累蟠桃,“海濱公園”里的火樹銀花、奇花異草,長至洞頂的“千年靈芝”……100多個形態逼真,栩栩如生的景點,一一展現在我們眼前。“太像了,太像了!”我們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奇幻無窮贊嘆不已。近2個小時的游程,出得洞來,我們仍意猶未盡。
中午時分,廣西利澳物業在伊嶺巖餐廳為我們準備了豐盛的美味佳肴。200多名老年朋友歡聚一堂,暢飲著香甜的糯米酒,品嘗著當地的特色菜肴,大家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齊聲稱贊第一屆“盛天夕陽紅”活動辦得豐富多彩,洋溢著敬老愛老的溫馨。
誠然,現實生活中,老人們最需要的往往不是物質,而是精神上的關懷和撫慰。在無法繼續為社會作貢獻,無法更多地實現自我價值時,老年人更需要得到理解和尊重。
“百善孝為先”,敬老愛老,是一切善德之始,一切幸福之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敬老愛老,需從點滴做起,從細微處做起。感謝主辦方開啟了這一次充滿溫暖和真情的愛心之旅。
美好的時光總是短暫的,不知不覺到了返程時間。上車后,大家的情緒依然高漲。“叔叔、阿姨,誰來唱首歌?”物業小辜主任舉起麥克風。“是誰帶來遠古的呼喚……”一位漂亮女士首先唱起《青藏高原》,“唱得太好了!”大家熱烈鼓掌并一起唱起來。接著,一曲高亢的《天路》,更是調動起大家的情緒,“……那是一條神奇的天路哎,把人間的溫暖送到邊疆……”大家唱得如癡如醉,一首歌接著一首歌唱個不停,一路歡樂一路歌,車開到了家門口,大家仍依依不舍,相約明年重陽節再聚首。(文/盛天茗城 何克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