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們來自紅水河畔的壯鄉瑤寨,祖國各地的五湖四海。她們是盛天尚都、熙園業主,平均年齡56、57歲,年長的近80歲,低也50有余。別看這些銀發半百奶婆媽咪阿姨們年紀都過五字頭,家中教兒育女帶孫各有經驗一套套。閑余茶飯后甩開家務她們八面玲瓏各顯神通!節假雙休、逢年過節早晚她們是小區中赫赫有名的風云人物。涂上胭脂,穿上鮮艷的民族盛裝另有一番風味:一個個臺上臺下活靈活現,鶴發童真;颯爽英姿像個十七八的大姑娘,大家都驚嘆贊賞她們為:達人扇舞“媽咪隊”。
居住盛天尚都、熙園小區多年,這支快樂的業余媽咪隊,早期因幾個阿姨愛好文體健身不謀而合湊在一起。她們退休前有的是政府機關人員,有的是老師,有的是醫生,也有的是農民、下崗工人。記得剛進小區時大家都是互不答理,兩耳不聞窗外事,電梯碰頭把眼瞪,每天就圍繞在煮飯帶孫子孫女的單純家務之中。盛天熙園1棟向桂花,我們稱她為向姐,5棟小黃,尚都大黃等老師,她們退休前都是地方縣市鄉鎮黨員先進工作者,工會、老干局業余秧歌隊主力,廣場舞、山地民歌等的佼佼者,正是有了她們,扇舞隊得以很快組織起來。
晚8點,隨著陣陣動聽歡暢的音樂響起,緊張繁忙了一天的小區男女老少聞聲而動,被優美輕快的旋侓牽引,紛紛下樓把個熙園花壇花園廣場里三層外三層圍觀。開始,有的媽咪憑湊熱鬧瞧瞧,久而久之心癢癢,臀部腰身隨悅耳的音符而顫動!想上又躊躇不前忸怩作態,唯恐跳不好出洋象遭人嘲笑,向姐見狀主動搭訕上前一步,拽著她們的手誠懇地邀她們入舞圈。對于新手,老師和藹熱情耐心授教,從簡單易懂作手,漸漸動作由僵硬變柔和熟諳;從緊張到放松,又從基本的推扇分扇;送扇撥扇到大波浪轉身提扇,繡花旋扇等,扇舞隊員由原先十幾人發展達50-60多人,人多了地方窄只好把練舞臺遷移至小區門外心圩江釣魚臺上,那里任你音響震耳欲聾,也影響不到小區中工作休息的業主朋友們。
前年向姐因家務繁忙碰傷了腳踝關節又腫又痛幾個月,為鼓舞隊員參賽拿到好節目,咬緊牙關堅持晚晚到現場指導和分解演說,站著替幾位老師喝令打數,聲音撕啞了專門去買了個“小蜜蜂”來繼續喊,媽咪們見狀心痛地勸她在家休息,爭著從家中拿鐵打消腫止痛酊,依馬打紅花油、中西民間草藥方等。別的小區業主和鄰邊見狀羨慕嫉妒死了。媽咪們在一起聊聊家常談古論今久而久之建立了深厚的姐妹情誼,樓上樓下左鄰右舍和睦相處,互相關心互相愛護。
美麗南寧清潔社區,盛天大樓門內外每晚繽紛五彩,蝶飛鳳舞的橋兩岸河堤旁歌聲嘹亮,時髦廣場扇舞翩纖。幾百人熱身鍛煉強身好不熱鬧非凡。記得三年前吉林的阿姨背著3歲半孫女路過熙園花壇舞場,孫女撐著下來跟流行音樂蹬蹬小屁屁手舞足蹈,天真無邪的孫女蹦蹦跳跳感染了奶奶和“嫲嫲”們,奶奶高興地也扭起了秧歌,向姐或小黃老師干脆左右各遞一把扇給她,毫不客氣阿姨扭起東北大秧扇舞,一下功夫就跟老師和媽咪們打得火熱,爽快跟向姐她們交流起南北秧歌扇,江南秧扇柔媚,東北大秧豪放。南北民間扇舞各有其特色。向姐或老師們又把家鄉多姿多彩技藝毫不保留傳授給阿姨和舞伴們。湖南的王姐每每一抓扇就“啵地”落地,為此老師分別領她到邊上,半白話半普通打數:一達達二達達反復十多次,教她抓住定點,不緊不松;能上能下,左晃右甩。王姐下苦功磨練,結果每次登臺她的繡花扇甩得最好,焦點攝像頭總沖她開。要學扇舞并非容易,學者首先領會它的真實意義,教一條新舞沒少費盡老師們的口舌。扇舞原先是朝鮮族代表性的舞蹈,如今已有三千年的扇舞已成為中老年喜聞樂見、鍵康鍛練方式。古代表作有:《茉莉花》等,現代廣場舞層出不窮,其中《大地飛歌》、《歡樂中國》、《好日子》等最受歡迎。別看這些奶婆媽咪已沒有了魔鬼身斷,但扭秧舞扇并不亞于年輕妹子。西鄉塘高新區篩選元旦迎春晚會,她們曾獲得前三名的好成績。月滿盛天、國慶晚會有她們喜慶、吉祥嬌美的身影;周邊新店開業也沒少她們熱烈歡樂的助興。她們不僅僅是扇舞達人,還很熱衷參加各種社區活動,如三月學雷鋒服務月、端午包綠粽、盛天夕陽紅之家座談會、盛天中秋游園活動、美麗南寧清潔大行動等,為小區和諧做了不少貢獻!
三羊開泰,喜氣洋洋。扇舞媽咪隊帶給大家的快樂,將會持續溫暖盛天每一個角落
(文/圖 盛天熙園業主 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