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天商業人物專訪系列》之一 ——胡桃里酒吧•文堅
100個你所不知道的文堅
他是個逍遙派
很多人初見文堅,都會驚訝于他的溫文爾雅和極其隨和。另有和文堅熟稔的朋友,常會一半敬仰一半笑言地說:“他是南寧娛樂行業里,最愛讀書的人,也是南寧讀書人中,最會娛樂的人”。
關于生意與生活,文堅有著自己的見解。“別人都說,在工作中壓力很大,而我們的工作反過來的,到酒吧你就開心了,聽音樂你就會放松很多。客人其實也是同樣的,聽著歌,喝點酒,跳跳舞,大家都會處在一種很愉悅的很開心的狀態。”
“吃肉是滋養我們的身體,飲茶與喝酒則是滋養我們的靈魂”,工作之外的文堅熱愛攝影、品酒、習慣每天都讀書,從張愛玲到地方文獻他都愛研讀。而且經常會‘讀’出個工作靈感,并運用到愉悅顧客的體驗中去。“比如張愛玲的小說,其實它詮釋的是解放前上海、江浙一帶女性的小資生活,她們的一舉一動,生活打扮,內心感受都描寫得很細膩。在我們江浙一帶的門店進行裝修時,通過研讀她的小說,我們就運用到了更符合女性審美的設計。”
一直在做喜歡的事情
當文堅和幾位好友,“以音樂為核心,注重空間體驗及極致服務”的“蘇荷模式”革新一個時代的夜生活體驗之時,南寧的夜從此真正的“燒”了起來。
到了2014年,合縱團隊將一座廢舊的自行車廠改造成了鋼筋叢林里的綠野酒館“胡桃里”,這家“從晚餐就開始的夜生活”音樂餐吧也成為的南寧最具號召力的文化生活目的地之一。在這里你會看到不同的狂歡者,每個人的脾氣性格和背景都不一樣。文堅喜歡看他們在胡桃里充滿詩意的一梁一木中,觥籌交錯,聽民謠里歌者的故事,飲盡的是塵世萬千煩惱,吐出的是字字珠璣。
“我最滿意的是自己一直在做喜歡的事兒,當你在做自己喜歡的工作時,就會用心經營,才能享受過程。而且我認為在這些過程中學到很多東西。”文堅的言辭一貫理性,無論是在“蘇荷”時代,還是“胡桃里”時代,甚或即將在南寧首次綻放的“繁花”,這種清醒和審慎也始終貫穿在他看似浮躁的工作行業中。
控制欲望,他非常在行
南寧的夜長得令人不愿意早睡,也長得有些乏味。總該有些光,照亮人們的小孤獨,燃起火花;總該有些音樂,觸發這座城市快樂因子,構建起摩登城市的歡樂夢。
而文堅并不流連于晝夜之間的浪漫。他以“一個人如果貪婪,注定是要被貪婪打敗的”來自律,同時,又以“如果你都不能自愛,怎么能讓別人愛你呢”來自勉,修身,養生,難能可貴。
也許是因為他身上混合了多重氣質,難以概括和言明,但可以肯定的是,溫文爾雅的他練就的不是什么耍勇斗狠的外家功夫,呼吸吐納的定力和收放進退的分寸才是修為所在。
拋開同行和媒體加諸其身的一道道光環,忘掉那些描述其商業戰績的指標和數字,文堅的內功心法,或在表面的喧囂之外。活出夢來的文堅,本身就是一個值得我們細細“參悟”的夢。
《盛天商業人物專訪系列》之二 ——探魚•王忠明
男人四十 火候剛好
一個源于400元的夢
400元,在今天,大概僅夠一個三口之家開懷吃一頓肯德基。但在1993年王忠明狠下決心“脫離體制”,要到深圳闖天下的那個夏夜,400元意味著一個年輕人的抱負與遠方。這條始于400元的逐夢之路,歷時23年,歷經臺灣企業、新加坡企業、美國企業(百勝集團)再到自己創業的磨礪洗禮和自我更新,在深圳的上空劃出了一道令人料想不到的向上45°角直線,也強有力地回應了當初年輕暗暗草擬“闖蕩宣言”。
轉戰南寧,王忠明果敢選擇投身到他個人接觸到的所有商業領域里面,認為最為純粹的行業——餐飲行業當中,顯然他想做點什么讓自己生活從此慢下來,不覺得空虛反之更加飽滿,守住一爐烤魚,火候剛剛好。
王忠明很欣慰地說,選擇在盛天地開設“探魚”旗艦店,一切都是恰好。既是一種理性的抉擇——他非常看好盛天地的規劃、管理和發展前景;又是一種感性理念共鳴——“探魚”品牌和盛天品牌有著極為相似的地方。
做我們當下該做的事
“做我們當下該做的事”。王忠明認為這才是成年人該有的理智。經歷了提到‘未來’眼睛就會放光的年歲,他已然變得溫和隨性。他整個人和他的處事風格一樣,沒有任何哀怨之氣,反而愈發堅定又包藏張力。
“當下,是無數夢想的起點,是生命意義的連接點。”與過于溺愛未來或是沉迷過去的很多人不同,王忠明認為“太快總是帶來倉促,你好像總是在沖往下一個目標,卻來不及感受真正需要的東西”。把握好當下,工作和生活才能對社會、對家人產生正向意義。
給世界留下一個品牌
現在的王忠明,剛從人生的沸點上涼下來,正是要文火慢燉,好好品嘗人生滋味的時候。
,他時常在不同的生活場景中思考“小我”和“大我”的問題。“小我”的財富、事業、社會地位,如何能轉變成對“大我”有意義促進?如何讓財富進化,讓財富更具有社會意義?
在一次和兒子一起去做義工的過程中,兒子突然問他:“爸爸,你最大的夢想是什么?”王忠明才豁然開朗了。“爸爸想給世界,給你,留下一個品牌,分享認真、勇敢的生活態度,讓你和別人感受到這個世界上更多的溫暖,也幫助更多人活出自己的夢想!”王忠明笑著回答。
《盛天商業人物專訪系列》之三 ——吉派炭火燒肉•黃琰/山根照夫
幸福 自帶儀式感
待人之道:以心傳心 物心如一
我們的固有觀念中,“道”是比較深沉的,需要一種較為嚴肅的狀態才能達到或是保持住的。
而在熱心、細膩、知性的黃琰身上,“道”是輕盈的,以心傳心地融在生活里的,化在每一次的待人接物上的。
“我在待人還有情商方面,很多都是在日本留學期間以及和山根相處過程中,向他們學的。身處日常生活中的他們很細膩,重禮節,重義理,追求物心如一的和美境界。漸漸地,我也變成了這樣的一個人,自然而然地用這樣的方式待人接物。開餐廳,其實就是想用美食作為載體,和別人親密互動,分享美好的事和物,分享美好時光。”
料理之道:敬天愛人 精細料物
“食物是大自然給我們的,我們要認真把它做好吃,做精細,讓享受食物的人能感受到大自然的饋贈,借以表達對大自然的敬畏,也表達對他人的敬愛。”
雖然不是專業主廚,熱衷自己做料理的山根照夫,顯然,承襲了日本人的“食物哲學”——他們以及將料理食物和享用食物上升到審美和儀式層面。
他認為,審美是個人化的,但是超越地域與時空。“料理”的美感先于美味而存在。根據食物特性,將它們料理成“美食”這件事本身是美的,過程中的動作是美的,看著親人、朋友、顧客愉悅地享受美食更是美的。
所有這些美感會有機構建成一種難以用言語概明的儀式,顯得莊重有神秘,令人對美食更加神往。一盒小小的便當如此,一份豐盛的炭火燒肉亦如是。
經營之道:傳遞“家”的溫度與濃度
從“吉派香緹”到“吉派炭火燒肉”,黃琰和山根照夫似乎有意規避刻意的“經營”,他們只是單純的把這兩個空間當成“家”來營造,以“家人”的身份和姿態與人分享他們的生活美學,傳遞“家”的溫度與濃度。
在他們的生活美學里,美食是永恒的主題。“吉派”的味道就跟它的顏色一樣,明麗、靈動,融合了東方的質樸和西方的華美。當美食和環境互相調和到一個絕佳平衡的狀態時,就是最好的餐廳體驗,這絕不是一加一等于二的過程,而是內含諸多美妙變化的化學反應。
美食,同時也是“窺視”他們幸福生活的一扇窗。
“幸福是自己給自己的判斷。你應該從桌上的美食開始發現你生活周遭的美感。那些關于美的關系,它們存在于美食、人、環境乃至氛圍之間,循著某種儀式感。幸福也一樣。”
《盛天商業人物專訪系列》之四 ——和久餐飲•王欣明
游走在睿智與不安分之間
過客:遠方有風景 卻難有歸屬感
按原來的采訪計劃,采訪其中的一個焦點會放在“留美”經歷上。
然而,王欣民對于四年的留學生活并沒有過多的渲染,只是一再強調自己出國的目的是學習,學工商管理,也學西方的處事思維和處世哲學。因而在學業結束后,他沒有選擇在海外大展身手,而是毅然回國。
“我更希望在一個充滿生機、充滿機會的地方發展。留在美國,或許拿到綠卡后,虛榮心會得到滿足,可慢慢地你就會像那只青蛙,再也跳不出一點一點加熱的水池。”
回到文化底蘊厚實的北京,王欣民順理成章進了外企,學以致用做起了高管,試圖用融合東西的智慧管出一個“外企中化”的樣本。在隨后的采訪中,他透露這是因為在深入學習西方思想的過程中,他愈發對東方文化著迷。真有些料想不到。
歸途:華麗轉身 回邕創業
在人生將要攀上高峰的關鍵時刻,王欣民頂著所有人疑惑、不解的目光,卸下了讓人“羨慕嫉妒恨”的外企高管光環,回邕走上了創業道路。
他自己倒是很會和自己和解,盡管3歲起就在北京生活,南方人與生俱來的平和與細膩始終令他對“半城綠樹半城樓”的南寧有所期待。兼且南寧廣闊的發展空間和前景,讓王欣民的夢想有更為契合的落腳點。
幾經磨礪,他和幾個好朋友看準了南寧在日本料理領域上揚態勢,火速開辦了“和久料理”,以連鎖經營的模式風靡南寧吃貨界。其中尤令王欣民欣喜的是,品牌旗艦店——和久海鮮之家(盛天地店)的開設與運營。
“不管我愿不愿意承認,選擇在盛天地,選擇在街區式商業體當中開‘和久海鮮之家’,多少帶著我在美國留學、生活的‘影子’。美國人以街區商業、社區商業,更人性化地把人們在城市中的生活與夢想串聯起來,這也是我想做的,‘和久’想做的,某種意義上,也是盛天地想做的。”
再啟程:為愛 活出夢來
與“和久海鮮之家”在菜式上富于創意與平衡的特點如出一轍,王欣民是多元的,是看似矛盾中實則靈活的,他并非是我們固有印象中家庭、事業與愛情難以取舍和平衡的“企業家”。
他時常和朋友、同事、合作伙伴強調,“在南寧創業,帶給我極大的快樂。同時,我也一直在工作與家庭之間找合適點,真正的成功是學會找到事業與生活的平衡。這樣我們就能為愛,活出夢來!”
言談中,我們感受到王欣民的慎獨、睿智與叛逆,也體味到他的真誠、柔軟與堅毅,這是真實的王欣民——在充滿變數的人生中,欣然地做自己。
《盛天商業人物專訪系列》之五 ——星美國際影城•鄧劍
以光影 烙下年代的印記
南寧,一個十分孤傲的城市
當身經百戰一身是膽的鄧劍隨著星美來到南寧,外人總是企圖從他睿智的面龐中窺探出一絲絲情緒,然而嚴絲密縫邏輯性強的鄧劍,依舊執著沉穩,一步一個腳印。
說起南寧特色老友粉,鄧劍笑著說吃過,很特別記憶很深刻。
鄧劍說,“南寧在整個中國的版圖上是一個十分孤傲的城市,他有自己很強烈的本土特質在里邊,他跟中國的漢文化有些不同,但整體又互相交融。”
進入星美,和星美一起來到南寧,鄧劍對價值品牌的分析、對電影市場的解構,向我們展示了一個集堅韌、細致、嚴謹、睿智于一體的職業經理人的素養。
電影的時代
100多年前的狄更斯就說過,“這是個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所有人都在這個時代里光影沉浮,而總有一些人的所作所為或十分享受或敢為天下先,比如,鄧劍。
鄧劍,一個職場經驗豐富,從業跨度巨大,思維嚴謹注重細節的職業經理人。這位早年在崢嶸歲月中,也是從國企、外企轉向創業大軍的一個狠角兒。他看過高樓起,也看過平地塌,更參與過商場中那些不見硝煙的戰役。目前,鄧劍轉戰星美集團,投身娛樂圈,擔當起職業經理人的角色。
談到現在的電影市場,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鄧劍認為,從這個意義上講,也是最好的時代;混亂中勃發的生機與潛藏的埋伏,三五年內,行業必然面臨洗牌的命運,從這個角度來說,這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
有目標,就要做到極致
這些年,鄧劍來到星美,用他自己的話來形容,就是從“甲方變成了乙方”,這個過程十分有趣。這里的有趣,更多的是鄧劍對事業生活的一種感悟:有目標,就一定要做到極致。
“極致不是那么簡單,在努力去實現的過程中,碰到挫折是必然的,不要害怕,更不要放棄。我們不見得非要改變世界,我們要做的是讓這個世界一點點變好起來。”
就比如星美,這幾年業務拓展十分迅猛,涉獵領域也很廣。核心業務還是一手抓院線,渠道為王,一手抓原創,內容至上。除了自身投資的產業和片子外,重點打造院線及豐富多屏時代,同樣是星美當下的重中之重。
所以,鄧劍帶著星美來到了南寧,來到了江南盛天地。
電影是一個商品,但它更是一個文化事件,應該承載更深厚的文化底蘊。只有把它做到極致,才不負電影能傳遞真善美的本質。
忠于理想,面對現實
做一個有擔當有責任心的男人,除了事業上有所成就,家庭上回歸傳承,更重要的,是不忘初心,實現夢想,回饋社會。
做為一名職業經理人,鄧劍和星美來到南寧,不僅是戰略需求,他想為更多人帶去更好的生活享受。
鄧劍說,電影,就是享受生活最普及便利的傳播方式。
同樣,由于閱讀習慣,鄧劍給自己制定的終極夢想同樣離不開書。他說夢想要定在65歲之后,走進大自然去記錄它們的美,還想寫寫身邊朋友們的故事。
當然,在這之前,鄧劍最想做的還是和星美一起,將更好的休閑娛樂生活方式,傳遞下去。
時代中的俠骨柔情
鄧劍是個充滿智慧的人,他身上有股強烈的被需要感。他為大家提供時間和空間,讓不同領域的人找到共同的志趣,能聚、能玩。在這種輕松的氛圍里,不同觀點的人相互碰撞互相啟發,時不時產生化學反應。
鄧劍有時也會感嘆,時代的進步常常感覺不到,甚至覺得總是停滯。其實回頭看看,輕舟已過萬重山。
看淡了商場中的載浮載沉,俠骨柔情的鄧劍對家人和朋友格外珍惜。他總是對家人抱有虧欠,做為一個每月至少有二十天在飛機上度過的空中超人,他遺憾錯過了許多溫馨的家庭時光,遺憾錯過了孩子一步步的成長。
以前的鄧劍,總認為不應該讓家人分擔自己肩頭的重擔。漸漸的他才明白,能夠分享彼此的煩惱,也是家人之間互相取暖的愛的方式。
《盛天商業人物專訪系列》之六 ——云庭匯飯店•莫萬佳
不負好時光
碗里江山 爐內乾坤
接觸過莫萬佳的人都不相信,這是一個在餐飲界摸爬滾打二十年的人。原因在于他身上有儒雅有情趣,卻獨獨缺少那一味油煙氣。
做為餐飲界的職業經理人,莫萬佳對品質的執著和運營的心得令人贊嘆。
在這急功近利的時代,他認為,中國烹飪最大的失誤之一就是拋棄了鍋蓋,因為成千上百的客人在大廳或包間等著廚子上菜,已經沒有時間去考究鍋蓋和拿捏火候了。
事實上,在莫萬佳的手底下做事,想這樣蒙混過關可不容易。
他要求廚房里的廚師烹調出真正美味的東西,不僅要敬畏食材,還要敬畏火候,無論你用多么高科技的手段進行烹飪,吃調味的同時也是吃火候。所以用心的程度有多少,嘗一嘗,騙不了人。
善于給自己培養對手
超過二十年的職業經理人從業生涯,已將莫萬佳鍛造出焚香養心的狀態。
他不懼怕“失寵”,他甚至廣迎有識之士,愿意栽培新人和給他們創造機會。
莫萬佳說,一個懼怕被取代的人注定沒辦法走太遠。“一流的企業是員工在做事,二流的企業是老板跟員工在做事,三流的企業是老板在做事,我認為是這樣的。招人的時候你不能忌才,應該給予他們更多的支持和空間。他越優秀,能解決的問題越多,我開心還來不及,何必庸人自擾。”
喜歡穿休閑裝的莫萬佳,一身俊雅。他認為人始終是有兩面性的,做為職業經理人,他最大的特點就是職業化,所以穿休閑一些其實也是減壓的一種方式。
莫萬佳說,“要適當減壓人才會快樂,我們來到工作崗位,你必須要展示你的職業面貌給大家看,不然上梁不正下梁歪,要起到榜樣作用,只有你認真了,你底下的人才會不敢不認真。”
美食的衛道士
莫萬佳說,“我從職業經理人定位自己,我只要離開我的工作范圍都是學習,就像越南,可能國人都認為越南很落后,但從我的眼光來說,越南很優秀,優秀在哪里呢?它的沿海一帶,非常干凈環境優美,他們素質比我們高很多。從這一點來看,別人說越南很窮很落后,但我不這么認為,任何事物你要看到他好的一面。”
盛天地成立初期,也曾不被人看好。很多人認為,這么多高樓大廈購物商場,為什么要在東盟一帶打造這樣的街區?
莫萬佳認為,盛天地開業到現在,從被人質疑到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這些都是團隊策劃巧妙運營得當的結果。
云庭匯做為門面“擔當”,首當其沖。
自謙的莫萬佳說過,他是七十年代人,因為渴望看到更大的世界,所以毅然從小地方走了出來,甚至放棄了當時很火的工廠流水線作業。他認為,只有見到更多有見識有知識的人,才能真正豐富自己的人生。
所以莫萬佳來了,超過二十年輾轉于各大高端酒店餐飲業,他的能力和口碑都在閱歷中慢慢積累,最終在云庭匯綻放。
莫萬佳喜歡品鑒美食,喜歡與人交流,善于傾聽。他一直在味與道之間尋尋覓覓,探求從未遇到過的真諦,并將餐飲之道用自己特有的詩意哲學和情趣調味融入菜肴里。美食與時光,都不該被辜負。
《盛天商業人物專訪系列》之七 ——億燊昕陽坊•普一
此時此刻 就是最好的時刻
入世經商 在世修行
“我一直都沒變。我的夢想就是讓家人過上豐盛的,幸福的生活。”
關于為什么選擇經商,普一的回答很質樸,很凝練,不加思索。先學舞蹈,后學音樂的她,在投身社會之后并沒有往藝術的殿堂繼續深造,而是選擇入世經商,她認為這是人生歷程里更大的使命。于是,此后的二十年的時光里,她和她青梅竹馬的愛人,從箱包轉銷開始循序漸進地構建自己的商業版圖。
關于因何信佛、修佛,普一則微笑著說,是從小被媽媽影響的,一看到活菩薩就喜歡,慢慢就自然而然地進行修行。她始終認為,通過修行能讓歲月靜好、現世安穩,是我們的人生旅程中特別美的“時間產物”。
服裝、美容與珠寶
或許最初以箱包為產品從商,只是普一當時無意識的商業嘗試,但隨著億燊昕陽坊(盛天地店)的開業運營,普一專注于女性審美領域的商業模式已自成體系,也令她作為生活美學和人生正念傳播者的角色在顧客以及商業同行之間廣為散布。
億燊昕陽坊(盛天地店)的業態非常獨特,服裝、美容與珠寶既分庭而治又相輔相成,一切都關于美,一切為女人的美而服務,這在南寧商業界是獨樹一幟的。
“任何人在專注地做一件事情的時候,都是最美的。我幾年前就有把服裝、美容與珠寶三種業態有機統一到一家門店里的想法,直到盛天地面市,我才覺得可以把這些想法付諸實現了。以前我去上海新天地,就非常喜歡那里的街區、街店感受和商業體驗,某種意義上,盛天地和上海新天地非常的相似,比如建筑的外立面,街區的劃分以及業態的人性化規劃等等,都讓我心動不已,就特意挑了上下兩層形態的店面,因為那樣很有家的感覺。”
善心、善念與善行
如果說億燊昕陽坊(盛天地店)所呈現的是普一在商業世界中關于美的舞蹈,那生活中的她,則是以“善心、善念、善行”為生活理念,追隨時光印跡的關于真善美的舞蹈。
現在我們網絡上依然能查找到普一在2005年、2006年時做公益善行的諸多報道,這些報道為我們提供了另外一個了解她內心世界的途徑。
她內心最柔軟的部分永遠為兩類人細心安放著,一是家人,二是所有她力所能及幫助到的人們,不論是邊遠山區的面臨失學的孩子,還是遭受自然災害的家庭,抑或是在生活中遇到困難的平凡人。
“行善對我來說,是一種生活方式,喚起的不止是生命的熱情,更是生活的寧靜。喜歡水晶,因為我覺得蘊含正能量的水晶可以幫到人。幫到人就能讓我覺得幸福,每一刻時間,于我而言就都是最好的時光。”
入世經商,在世修行。普一,是南寧商業界的一朵蓮花,綻放著時代女性之美。
.